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基础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谱写了深烙“西部印记”的绚丽华章。高质量基础教育对于提升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更是举足轻重。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西部基础教育,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的重要使命。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基础教育发展格局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实施,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重大举措,推动西部基础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
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随着全国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和普惠发展,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至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增加12.8万所。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此外,西部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均显著增加。2011年至2021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在中西部,“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1]2022年甘肃省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6.2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74%,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
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2007年,在西部地区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目标之后,根据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及多次中央全会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西部地区县域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目标,迈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国家始终把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国教育总体格局中优先谋划,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9年至2022年,我国西部12省(区)教育总投入从 1999 年的 693.15亿元增加至 2022年的 8724.02亿元;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小学专任教师占西部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从2003年的1.93%上升为2022年的68.62%。“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分配给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超过93%。[3]总体上说,西部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农村教育明显加强,教师队伍质量明显提升,为2035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普通高中多样化与职普融通发展格局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均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举措。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20多年来,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由1999年的243.73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793.59万人。随着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习,西部地区进一步聚焦学生需求分化,探索具有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科技特色、外语特色的多样化办学高中学校;一些学校探索实施走班制、导师制、普职融合班、小语种班等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同时,为推动职普融通发展,一些地区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开展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结对式”融通试点,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用、学籍互转。学生家庭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也更高,如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2年间,西部地区高中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在校生人数占比从21.68%提高到33.98%,普职结构更加均衡。
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理念特色与实践亮点
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理念,通过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在地化资源赋能课程教学改革、为弱势学生提供精准帮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等形成以下教育理念特色。
以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赋能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激发各级各类办学主体的创新活力;二是着力促进基础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协调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发展;三是注重教育绿色发展,强化文化育人功能,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以及与之配套的绿色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未来为西部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四是探索教育开放发展,重视西部地区与广大中东部地区教育资源要素的融合与交换,促进东中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联动性和均衡性;五是促进教育共享发展,注重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以保障西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不断提升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获得感。例如,在教育精准帮扶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与当地学校、学生所在社区联动,通过建立弱势学生月报台账制度、数据动态监测、匹配制定帮扶政策并广泛宣传、精准施策予以帮扶等措施,为各类弱势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以育人为本理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西部基础教育始终将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在教育发展中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发挥以德育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西部地区注重本土资源的教育性以及不同地区与当地学校之间的文化联结,基于地方环境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历史、社会、自然等资源,创造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经验的有吸引力的教学。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以及拔尖创新人才,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以强师强教理念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西部基础教育始终以“强师强教”理念引领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教师的师德培训进行顶层设计、长期规划、分类指导,并持续优化师德培训课程及评价指标,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觉悟,推动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培育“扎根西部、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其次,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作为核心任务,强化师范院校主体地位,促进地方政府、学校、社会各方深度参与教师教育,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再次,将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作为重点。面向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薄弱学校师资需求,适应区域、学段、学科等发展需要,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如2022年,云南省依托全省57所优质普通高中,每校派遣5到10名骨干教师,“组团式”对口帮扶全省27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中学,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4]
以公平优质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西部基础教育。西部地区始终以公平优质教育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并将努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基础教育生态作为保障。首先,坚持教育起点公平,将“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作为基础教育办学基点,特别关照民族地区、脱贫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让所有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补助等政策所需经费中,中央对西部省份承担80%;2022年,中央为中西部地区安排“特岗计划”等教师队伍建设相关转移支付119亿元。[5]其次,坚持教育过程公平,注重强化教育资源投入与均衡配置,促进课堂教学创生,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和学习支持环境,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再次,注重教育结果公平,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唯考试等教育功利化观念,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着重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成长为有用之才。
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展望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需不断增强西部基础教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力,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持续优化数字化教育生态,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西部基础教育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不断增强西部基础教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科技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基础,而创新人才又是其中的关键和核心。因此,西部基础教育首先要以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导向和核心,通过探索跨学段贯通、跨学科融合、跨部门协同培养等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为学生未来成长,为高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坚实基础。其次,以新质生产力理念深化育人理念,切实将差异性教育公平、因材施教等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学生个性差异和禀赋才能发展素质教育,[6]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根基。再次,着重提升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强化人才培养人力支撑。西部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各级科协等部门应加强联动,创新培养培训方式,加强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科普教育等学科领域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工程实践活动的能力。
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学校扩优提质。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西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满足新时期西部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基础教育需求的关键。首先,应做好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的动态监测和预测研究,合理规划布局学校,强化学段、城乡间师资和校园校舍等教育资源的统筹共享,做到既能保障当前的学位需求,又不造成将来的闲置浪费。其次,根据《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促进各类学校扩优提质。学前教育要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义务教育要在基本均衡基础上持续提升县域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普通高中要促进县中振兴,持续推进职普融通发展,探索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协同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育人体系;特殊教育要持续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再次,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要适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着重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以及民族地区各类学校建设,补足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弱项。
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持续优化数字化教育生态。其一,未来西部基础教育应充分利用智能感知、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多元智能技术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可将游戏化学习、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人机协同教学等模式融入课程教学,并将其与西部文化要素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跨学科学习,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其二,充分把握人机协同的智能化阶段特征,利用判别式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学变革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其三,持续提升教师数字教学素养。通过将数字能力培养纳入教师教育体系,精准提供数字素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促进教师参与数字化转型政策设计等措施,切实发挥教师这一关键要素促进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
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亦是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第一,持续发挥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聚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民办教育领域党的领导等关键领域,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机制。第二,提升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关于基础教育招生考试、学校安全、教材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另一方面,西部基础教育学校应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学校章程建设,明确学校内部治理各主体权责关系,保障学生、教师、家长等参与学校治理的权责。第三,持续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促使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第三方组织等多样化主体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治理。同时,加强基础教育部门与人事、财务、编制、发展、规划、卫生、公安等诸多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使各部门以及专业人员共同担负基础教育治理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十年来幼儿园增加12.8万所,农村普惠园覆盖率90.6%[EB/OL].(2022-04-26)[2024-07-09].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05/mtbd/202204/t20220426_622040.html.
[2]中国教育新闻网.甘肃学前教育何以实现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性变化.(2023-08-30)[2024-07-09].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8/t20230830_2111085614.html.
[3] “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超93%分配给中西部地区[N].人民日报,2024-07-08.
[4]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典型案例[EB/OL].(2022-08-10)[2024-07-09].http://jyt.yn.gov.cn/article/214744807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641号(财税金融类307号)提案答复的函(财教函〔2022〕37号)[EB/OL].(2022-08-08)[2024-07-09].http://jkw.mof.gov.cn/jytafwgk_8387/2022
jytafwgk/zxwytafwgk/202208/t20220808_3832526.htm.
[6] 安雪慧.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教育根基[J].人民教育,2024(7).
(作者赵丹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部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怀锋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景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7-8期
2024-10-27
本文标签:ag真人,ag体育ag真人平台官方,ag真人国际官网,Ag平台官方网站,ag娱乐平台游戏中心,ag真人游戏官网平台,ag体育官网入口app,ag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g体育官网登录入口